顯示具有 自閉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閉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輔具製作】安全帶


具製作
安全帶
製作團隊: 劉俊賢‧林玫禪‧陳佩琪
一、    製作動機
當服務對象在使用跑步機活動時,因為故意,或者是肢體功能不佳;認知不足;或無安全意識等非故意因素。偶會發生一些狀況。例如:突然停下腳步或腳步變慢而順著履帶滑下;踩在跑步機的邊條上,回到履帶上時卻因速度差而滑倒等等。雖然跑步機都有連結到使用者身上的安全裝置,旁邊也都有人員特別照顧,但當狀況發生時,即使啟動安全裝置,但服務對象仍可能因為失去平衡而受傷。因此為減少,甚至完全避免此類傷害的造成,故設計並製作此項輔具,希望能讓服務對象在使用相關運動設備時,更安全,更安心。
二、    製作材料:
帆布織布 / 泡棉 / 魔鬼沾 / 魔鬼沾束帶(現有)
半圓形鐵環 / 口字型扣環 / 日字型扣環 / 中型鐵鉤。
    以上材料使用之規格及數量,於製作方法中說明。

三、    製作方法:
(1) 取帆布織布105 X 10(公分)2條,並裁相同尺寸泡棉一塊。將2塊帆布織布中間夾入泡棉。然後再取適當120 X 2(公分)1條帆布織布做收邊布,縫合固定使之美觀,此為安全帶主體。
(2)於安全帶主體外側中間,取160 X 4(公分)的帆布織布,整段縫合固定於安全帶主體上做為中間帶,超出的游離端約55公分。取魔鬼沾的粗糙面40 X 4(公分),自游離端末端開始縫上作為扣帶。再取魔鬼沾的絨毛面約70 X 4(公分),自魔鬼沾的粗糙面末端接續縫上。

 (3)由安全帶本體的另一端每隔8公分,縫上一個口字型扣環,作為腰圍調整用的腰圍調整扣環。
(4)取腰帶的中間點,將半圓形鐵環縫上,作為胯下帶的扣環。於安全帶靠近魔鬼沾的末端,縫上另一個半圓形鐵環,作為胯下帶的扣環。

 (5)以腰帶終點基準點,左右距離約15公分處,各縫上下2個半圓形鐵環,作為固定帶的扣環。
(6)取帆布織布35 X 4(公分)4條,繞成圓形,取安全帶上適當距離縫合,作為安全帶拉環。以上流程將安全帶主體製作完成。
(7)取帆布織布200 X 5(公分)1條,中間以雙口字型扣環做成調整關節,兩端再各縫上一個中型鐵鉤,製作成固定帶。共製作2條。

(8)取帆布織布140 X 5(公分)1條,中間以日字型扣環做成調整關節,兩端再各縫上一個中型鐵鉤,製作成胯下帶。
(9)以中心現有48公分的魔鬼沾束帶作為配件。

四、    成品說明

五、    使用介紹
(1) 成品製作完成後可包括四部分:
1. 安全帶(主體)
2. 固定帶2
3. 胯下帶1
4. 魔術帶2
(2) 使用流程如下
1. 先將安全帶環繞使用者腰部,調整雙側固定帶拉環向前,將扣帶穿過腰圍調整扣環並調整適當鬆緊度後,反拉黏緊。
2.將固定帶一端扣住安全帶,繞過跑步機前側儀表板,再扣回安全帶。調整固定帶於適當長度,讓使用者軀體與跑步機儀表板之間保持適當距離。此部分為避免服務對象於使用跑步機過程,發生過於後退而跌落的情形。
3.將胯下帶扣住軀幹前方的安全帶扣環,再繞過胯下,扣住軀幹後方的安全帶扣環。此部分目的在於服務對象發生跌倒情況時,增加安全帶的支撐效果。或者避免服務對象刻意要將安全帶自上方脫下的情形。
4.將魔鬼沾束帶穿過安全帶拉環,再與跑步機兩側的扶手扣住後黏緊。拉環可讓指導人員協助服務對象矯正身體重心。而利用魔鬼沾束帶扣住兩測,可讓服務對象身體重心維持在跑步機履帶中間。
5.使用安全帶不一定需要用到全部配件,可簡單使用固定帶藉以提醒服務對象身體過度後移,也可完全使用以增加使用者的安全。對於重度肢體障礙或有癲癇之服務對象,仍建議使用懸吊系統較為安全。
六、    製作心得
安全帶的雛形在去年就已經製作出來。之間歷經許多的使用測試,才改良到現在的款式及配備。有一些設計上的改變,大概列舉如下:
1.原本為一條腰帶加上一條胸帶,但發現胸帶很容易下滑,而腰帶又容易因活動而上移,且兩件式的製作成本過高,因此簡化成目前的一件式。
2.扣環原本使用成本較低的塑膠製品,但使用數次之後即被拉扯破壞。因此全部更換為不銹鋼材質。且原本使用較細的扣環,也因被拉扯破壞,又再更換為目前的厚度規格。
3.安全帶原本僅設計兩個拉環,但發現不同腰圍的使用者,會造成拉環的相對位置不一,而不方便使用。因此增加為四個拉環。
4.所有拉環或扣環縫合固定處均曾被拉斷,因此製作時,固定處的縫合均使用車逢且加強固定。
5.新製作的安全帶,可符合各種腰圍尺寸使用,而中心原有之藍色安全帶,也可簡單縫上拉環一併使用。
6.部分使用者會去拉開魔鬼沾,使安全帶鬆開。因此對於此類使用者,於其專用安全帶的魔鬼沾末端,加上兩個小拉環,並以安全拉環固定魔鬼沾末端的拉環。使之無法完全拉開。











【輔具製作】大手簽小手


具製作

大手簽小手
製作團隊: 劉俊賢‧林玫禪‧陳佩琪
一、    製作動機
有鑑於中心有幾位腦性麻痺的服務對象,手指及手腕部分因張力影響緣故,常呈現五指握緊且腕關節彎曲的動作,長時間下來容易讓手指及手腕關節變形,或者因流汗關係產生異味。雖有醫療院所職能治療師製作的護木輔具可達到關節維持正常姿勢的功能,但並非每一位有需求的服務對象都能獲得,且護木輔具因需增強穩定性關係,並無製作可讓手指分開的部分。因此為補足上述不足的部分,而製作此輔具。
二、    製作材料:
毛線手套 / 棉花(廢棄抱枕) / 魔鬼沾 / 黏扣帶
地墊(廢棄) / 不銹鋼飯匙 / 舖棉布
三、    製作方法:
整體輔具部分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手套及支撐架。
(1) 手套製作方式
1.  由廢棄抱枕內抽出棉花,將棉花拉鬆,再塞入手套內。塞入過程應由手指部分先塞,且應盡量飽滿。
2.  將魔鬼沾剪裁合適大小,黏壓於手套開口處,壓緊,
3.  完成手套製作。
(2) 支撐架製作
1.  裁剪廢棄地墊合適大小,作為前臂的固定板。
2.  將不銹鋼飯匙彎曲成合適角度(15),以保力龍膠水沾黏於裁剪好的地墊下方,形成支撐架主體。
3.  依照支撐架主體外型,剪裁合適大小舖棉布,並取相對位置將黏扣帶縫合在舖棉布上。再將舖棉布把支撐架主體包覆並縫合固定。
4.  完成支撐架製作。
四、    使用方式
1.  將手套與使用者手掌結合:將手套手指依序套入指縫間,並將手套手指拉直,使其到指縫根部。
2.  將使用者手指依序拉直後,藉由手套的手掌部分將手指擺位在鬆開的姿勢。
3.  以黏扣帶將手套與使用者手掌綁住固定。
4.  將使用者手腕擺成伸直的動作,並將支撐架靠上。手套的部分擺在前方圓形部位,前臂則靠在後方長方形部位。
5.  以兩條黏扣帶將支撐架的托板部分,與使用者前臂扣作固定。並調整相關位置使使用者的關節擺位至最佳位置。
五、    製作心得
原本的構思中,手套本身就是一項可以單獨使用的輔具。後來在評估中發現,手指與手腕的張力同時存在,若能將手腕關節保持在伸直的角度,手指關節更能達到放鬆的效果。因此又有了製作支撐架的構思。而製作過程中也調整了一些細項的部分,如:
1.  支撐架彎曲的角度原本採用白鐵條製作,但白鐵條的邊角容易累積壓力於使用者的手掌上,因此在尋找替代材料中,發現不銹鋼湯匙的圓弧造型符合需求,因此更換為不銹鋼湯匙。
2.  不銹鋼湯匙的邊緣較薄,擔心於使用過程中,割傷使用者手掌,加上整體的造型較粗糙,因此裁剪舖棉布包覆固定。既可以避免割傷的顧慮,也可以讓不銹鋼與地墊的組合更穩固,造型也較美觀。
3.  若手套與支撐架同時使用,必須使用三條黏扣帶固定。在使用流程中較不方便。因此將前臂使用的黏扣帶縫合固定在支撐架上,減少使用的不便。而手套部分的黏扣帶,因手套有彈性,若將黏扣帶縫上,反而會影響手套的伸縮性,因此還是保持分開的使用方式。
4.  黏扣帶使用時,因需加壓關係,容易於前臂及手掌背面部分產生壓痕,因此在黏扣帶與使用者接觸部分,也縫上舖棉布以分散壓力。
5.  手套內的材質,除了棉花以外,我們也曾考慮其他材質,如小寶麗龍球,但因小寶麗龍球不會吸汗而未採用。也考慮過利用橡皮手套裝水之後再塞入毛線手套,希望能利用水的恆溫特性來減少手部流汗情形。但也因水的流動特性,不易維持將手指撐開的擺位姿勢,而未採用。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iOS-樂器app:MadPad HD(作為溝通板使用)

使用目的:

    作為溝通板使用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madpad-hd-remix-your-life/id460309682?l=zh&mt=8

使用原因:

    利用短片的模式取代圖片,讓溝通板展示的功能更活潑.

內文:

    這款App很妙,很難歸類.簡單的說這款App介面有3 X 4共十二格.每一格可以錄製約5秒的短片.然後操作者可以依照節奏點選這十二格,讓發出短片播放時放出的聲音形成類似樂曲的節奏.
    也因為這樣的介面,有點類似傳統科技AAC的介面.再加上短片本來就是有畫面和聲音.而且這樣的畫面不同於圖卡的靜態圖片,而是動態的影片.因此讓我聯想到一些需求的表達,是否可以用影片來表達.再加上這樣的介面就形成了另類風格的AAC.
-------------------------

iOS-文件閱覽app:ezPDF Reader(可製作簡易溝通板)

使用目的:

    替代一般AAC溝通板。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ezpdf-reader-pdf-reader-annotator/id407445075?l=zh&mt=8

使用原因:

    pdf可製作類似溝通板的介面文件,而透過此款程式,在iPad上操作,便可達到溝通板的功能。

內文:

    傳統科技型AAC介面基本上就是4-12格不等的格子,然後格子內置入圖片,再針對該位置錄製聲音,當按下該圖片時,便能發出相對應的聲音。
    之前在電腦界面操作時,會利用word畫出格子,並將預設圖片放入。轉成pdf檔案之後,再利用Acrobat pd程式將圖片區域點選,然後超連接相對應的聲音。例如一張A4規格的版面,畫分成八等份之後,分別放入狗貓等八種不同的動物,在利用上述過程連結各自的叫聲。這樣的設計主要是配合觸控式電腦螢幕使用。
    後來突然想到,若將這個文件放到iPad上,利用iPad來操作,這樣不就是一個溝通版了嗎?但是找了幾款可以閱讀pdf文件的App,都只能展示畫面部分,沒有辦法做到點選發聲。經過搜尋後找到這款付費App,因此就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這樣的製作過程好處是,教保員只要提供圖片和聲音檔案,剩下的可以由我們製作。缺點是不能即時製做,而且需要兩套PC版的程式作配合。但只要擁有程式並習慣操作,製作的速度倒是蠻快的。
----------------------------------------------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iOS-溝通板app:iCan

備註:

    目前在App Store下架,Android版本好像可在遠傳市集找到。

使用目的:

    替代一般AAC溝通板。讓圖卡與語音的結合更簡單。

使用原因:

    提供服務對象作為溝通板(AAC)使用。
使用目的:
    1.全中文介面。
    2.可即時製作圖卡(照相,錄音)。
    3.可將圖卡組合成句子再發音。

內文:

    網路上尋尋覓覓可以作為溝通板的介面程式,在國外有非常多的種類,但要嘛價格不匪,甚至有的是以年計費。再者大多是英文介面,語言不同使用起來就是不這麼自然。而我們要的功能其實很簡單,

    1.能夠利用網路搜尋或直接照相製作圖卡。
    2.有錄音功能。
    3.能夠將圖片與聲音整合在一起,讓我們單點圖片時能夠發出聲音。
    4.介面盡量簡單,最好是中文介面。

    於是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款。這款App是由台灣科技大學唐玄輝教授團隊研發,是2011年經濟部工業局主辦app比賽的冠軍。那一年同步發表了iOS以及Android版本。下載使用後,還曾經與發表團隊聯繫過使用的一些心得。這款App當初是針對自閉症對象使用的,但使用介面很合乎各種類型的使用。而且他的功能完全符合上面我提到的基本需求,因此我們也開始在中心推行。

    不過很可惜的是,在句子的組成部分,因為圖片是以拖曳的方式,拖到下方以形成對話,而我們使用的對象當時挑選的是腦麻患者,而腦麻患者在iPad操作上,並不易達成拖曳這麼長的距離,原本想反應給製作團隊,看是否將這部分做修改以適合腦麻患者使用,不過很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這款App就在APP Store下架了。不過Android版本還是持續可以找到。下方是他們團隊的FB及部落格。

http://www.facebook.com/iCANAPP
http://twican.weebly.com/blog-370963385326684.html

--------------------------------------------------------------------

iOS-電腦桌面遠端遙控app:splashtop

使用目的:

    1.利用iPad操控電腦,讓不懂使用滑鼠鍵盤的服務對象也能簡易的操作電腦部分功能。
    2.讓服務對象操作電腦上的程式,如flash遊戲。

使用原因:

    1.iPad無法播放flash類的檔案,因此可以透過此App讓服務對象藉著操作iPad,以進行教保員想進行的活動內容。

同質性App:

    《TeamViewer》

內文

    一開始使用這款App,其實很簡單的原因是:懶。躺在床上懶得爬起來關電腦,就可以用這款程式操作。後來有時到了學校,臨時需要家中檔案時(前提是家中電腦是開機狀態),可以操作家中電腦做上傳動作。或者親友電腦需要幫忙修理,也可以透過此程式在家中進行。不過在更新之後,若是進行區網外的操作便需要收費,因此現在區網外的操作便改用《TeamViewer》來進行。

    該公司除了此款產品外,還有幾款產品也很不錯,如《Xdisplay》是可以將ipad當成電腦的第二螢幕,《CamCam》可以看到電腦攝影機的畫面。不過也因為區網外操作需收費的原因,目前使用機率就比較低。

    目前在中心使用的方式,其實有一點像是把iPad當成觸控板的使用功能。因為對於沒有學習過電腦操作,或者肢體障礙的服務對象,要他們重新學習滑鼠操控,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肢體障礙還可以利用各項電腦輔具克服,但智能障礙的服務對象,要他們認知到螢幕上的小游標是利用滑鼠來操作,這實在很困難。若利用此程式來操作,要按哪裡,直接在iPad上按一下就可以了,這減少了我們需要教導服務對象使用滑鼠的過程。

    其實像家中有小朋友的,多少都會有一些電腦小遊戲,如巧連智或者幼稚園給的一些遊戲片,都需要在電腦上進行操作。如果不想讓小朋友每次使用都做到電腦前,那麼也可以利用此App進行操作。

    這樣的操作型態,因為是兩個人用不同的介面,共同操作一台電腦,所以也可以設計在互動或教學內。像每次和我女兒要一起製作圖卡時,我們會先用電腦Google照片,我操作電腦,我女兒就利用iPad來捲動頁面選擇圖片。

------------------------------------  

iOS-影音app:XBMC

使用目的:

    播放影片,音樂,圖片等多媒體。

使用原因:

    1.可透過網路直接讀取區網內電腦內的檔案。
    2.支援全格式影片,包括ISO格式。
    3.不能airplay輸出,但能airplay輸出。如果智慧型手機內的檔案,可以投影到iPad上。

內文

    自從使用了《airvideo》之後,提供服務對象影片欣賞的問題解決了,不過後來自己買了一台硬碟播放機,可以透過網路芳鄰直接讀取電腦裡面的影片,不用等待,且可以重現原影片畫質。就想是否可以在iPad裡找到App提供類似的功能。經過爬文之後,找到這款號稱iPad上最完美的影片播放器《XBMC》。先決條件是必須先將iPad做越獄的動作。使用後發現這款App的使用比《airvideo》還方便。《XBMC》在使用上做幾項比較:

優點:

    1.支援影片,照片,音樂的播放,基本上活動會使用的多媒體都能呈現。

    2.選取介面類似電腦,能讓使用者直覺式的選擇要播放的多媒體檔案。

    3.播放影片時,一樣有記憶點的功能,能記住上次播放此影片時最後欣賞的位置。

    4.全格式支援,連iso檔(dvd格式)也都能夠直接播放,這是《airvideo》做不到的部份。

缺點:

    1.不支援airplay輸出功能,因此只能夠用iPad鏡像輸出的方式將畫面及聲音傳到Apple TV。若電視部分無法調整寬螢幕顯示,會變成僅畫面中間有影像,55吋的電視看起來剩下32吋,這部份很可惜。

其他:

    1.也有PC版本的《XBMC》,介面設定和iPad版本一模一樣,也同樣支援全格式。

    2.雖然不支援airplay輸出,但支援airplay輸入。這點很特別,意思是若工作人員自己的手機(android 或 ipone),裡面有一些多媒體資料,可以投影(注意:檔案還是存在手機本身)到iPad上,換成較大的螢幕以供欣賞。雖然這點功能有點雞肋,但電腦版本的就好用很多(電腦螢幕大很多)。換句話說,即使沒有Apple TV,也可以將電腦直接連結投影機或大螢幕,便能在播放多媒體上達到與Apple TV類似的功能。

------------------------------------------------------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iOS-影音app:airvideo

使用目的:

    播放影片

使用原因:

    1.不需在電腦端做轉檔或轉移的動作。
    2.可以透過網路播放區網內,甚至區網外電腦的影片。

同質性App:

    《XBMC》

內文

    想在apple的產品上看影片(電影類的),基本上都要先轉檔成mp4格式,播放起來才會順。如果想利用一些App來播放其他格式如mkv, RM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格式支援度不夠,或者需要硬體規格的問題出現。

    所以在樂仁想要利用iPad播放影片給服務對象看,會牽涉到兩個問題。

    第一:影片要轉檔又要傳輸,而且每一台都要做一樣重複的動作。現在的電影動輒4-8G的大小,轉檔花時間,還可能佔用到電腦資源而無法做其他工作。轉檔如果不成功,哎呀!那就辛苦都付諸流水了。因此在嘗試過一陣子的轉檔後,我放棄了,除非這部影片會有比較高的頻率使用,那我才會做轉檔的動作。

    第二:工作人員挑選的影片可能不是服務對象想看的。以樂仁為例,一位有行為問題的自閉症服務對象,很容易暴走。你可以想像快一百公斤的人肉坦克車,以打橄欖球衝鋒的方式在中心內橫衝直撞,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自行腦補)。所幸教保員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可以利用iPad播放影片的方式,讓他稍微鎮定一節課。但問題來了,不是所有的影片都可以讓他維持一節課以上的安靜。而且就算挑對影片了,可以維持的次數也不多。因此不斷的轉換影片,是我們必須要克服的問題。

    基於以上兩點,所以首先選擇了《airvideo》這個App。這個App很多人介紹,而我們會採用的原因如下:

    1. 可以藉由網路連入區網內(甚至區網外,但會較慢)的電腦主機,進入預先設定好的資料夾挑選影片。這讓我們不用再做事前的準備。(省得白花工)

   2. 每部影片都能夠稍微預覽一下內容,即使播放了幾分鐘,發現影片挑得不適當,停掉再另外挑選影片就好。而這中間的播放模式有點類似看youtube上面的影片,點選好後,幾秒鐘的時間,便可以開始播放,而且還可以自選播放時間點。上次沒看完的,會自行記錄上次結束的時間點,然後接續播放。

    3. 全影片格式支援,目前使用起來幾乎沒有不支援的格式,包括mkv,RM檔等較難播放的都支援。也支援外掛字幕(雖然只支援SRT格式的字幕,但已經足夠了。)

    4. 教保員如果發現某部影片,是服務對象的喜好,可以在iPad上直接設定,電腦便會開始轉檔,而不用再交代行政人員做準備。

    5.支援airplay,因此可以直接透過Apple TV傳輸到電視或投影機上,供大家一起欣賞。而且這過程中iPad可以讓螢幕暗掉,不需保持螢幕開啟狀態。上次試過看一部2小時的影片,電量下降不到2%。而這個功能也是另外一款影音App:《XBMC》所不能做到的。

    因此我們目前要做的工作,就只要將準備好的影片放在電腦的特定資料夾內,教保員要使用時,便直接拿iPad走去做使用即可。少了轉檔,少了傳輸,人生一片光明阿!


--------------------------------------------------------------------------
以下介紹使用方式(如果空白,請等我有空...)

平板電腦在身障機構的使用-源起

    當初平板電腦出現的時候,第一個想法就是我要...(我是3C控),第二個想法就是,這樣的裝置,非常符合樂仁服務對象來使用。因為樂仁有學前及成人部門,學前發展遲緩的孩子,本來就有一些觸控裝置在研發,以適合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認知學習使用。但成人部門這些18歲以上的對象,除了一兩位腦麻患者,因為認知或智力尚可,可能在學齡階段有接觸並學習電腦操作外,其他智能障礙的服務對象,連生活自理能力或溝通能力都有困難,根本不會有機會接觸這些科技的東西。

    使用iPad後,休閒生活當然不用說,我也嘗試在對服務對象的治療,以及自己的文書工作等開始使用iPad。有人會疑問,物理治療師的治療工作,要怎麼融入iPad?很簡單,就是很單純的將iPad當成增強物。例如:訓練坐到站的動作時,可以將原本拿球放入高處桶子的活動設計,改成站起來操作某個App。原本某個枯燥的擺位動作,需要給予計時或者很多鼓勵,現在開啟iPad放段影片,或者開啟某個遊戲介面,不用再一直要求他們維持動作,很自然的就可以持續比原來目標還久的時間。

    而在嘗試各種App的同時,找到了台灣科技大學唐玄輝教授團隊開發的《iCan》溝通板程式(101年)。讓iPad的使用進入輔具應用的階段,而今年(102年)也在搜尋一款《iMicroPhone》的下架程式時,意外的認識了該App的作者KNY陳先生,不但承蒙陳先生免費將該款App寄給我們使用,更透過他動員了各項網路資源(茲列於文後),為我們搜尋更合適的App。

    因此,我想開始記錄在樂仁使用的各項App,作為自己記錄也好,作為同仁參考使用也好。也希望未來樂仁若能募得更多的平板時,能將這項科技發明所帶來的便利,造福中心的服務對象們。




Blog : http://kny.cc

寫程式建立美好的明天

Code For Tomorrow : http://codefortomorro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