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物理治療師,在樂仁啟智中心的工作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面向。 體適能活動,感統活動,員工教育,輔具教具設計,在在都和醫療臨床的工作,有很不同的體認。 這裡容我做一些些的心得分享和記錄,也歡迎一起討論喔
輔具:塑型氣球(手部活動輔具)
101年度輔具製作
【塑型氣球】
製作團隊:劉俊賢、林玫禪、陳佩琪
一、前 言:
進行球拍類的活動如羽球,因球拍有其面相性,因此使用者能力必須達到:認知上理解需以拍面擊球,以及精細動作足夠操作握把使拍面迎向球飛來的軌道。因此服務使用者在進行此類活動中,即使能力達到可以擊球,卻常因無法控制拍面而產生失誤。因此希望能設計一款改善上述問題的輔具,讓服務使用者盡情享受活動的樂趣。
二、設計動機:
由於球拍擊球活動屬於活動量較大的動作(相對於日常生活動作而言),因此若服務使用者的抓握能力不足,精細動作不佳,服務對象將無法達成操作球拍的動作。先前生應組曾設計一款輔具「多功能小幫手」,原本打算利用該項輔具,但發現因球拍握把形狀不一,且握把較一般湯匙握柄或生活物品來得粗,加上揮動球拍時,握把會在輔具內旋轉,無法穩定控制拍面,因此不適用。也試過將該輔具所使用的輕粘土直接在握把上塑型製作,此種方式較符合目標,但製作完畢後,因每人握法不同,此球拍會變成只符合該服務對象使用,而無法再給其他人使用,會在球拍數量上造成困擾。
因此,設計目標朝向「可隨人,並隨時調整」的握把塑型輔具。由於之前曾買過小朋友的一項玩具,外層是橡皮材質,內容物是粉狀物質。可隨著外力的扭曲變成各種形狀,因此嘗試將此項作法移植到我們的輔具上。
三、教具材料內容概述:
氣球數個 | 麵份適量 | 橡皮筋及膠帶 |
四、製作方式:
|
(1)將氣球撐大,並將麵粉利用工具灌入其中 |
|
(2)將灌入麵份的氣球套到球拍握把上,以橡皮筋及膠帶固定氣球口。 |
|
(3)完成 |
五、使用方式:
| |
(1)使用前先將氣球內的麵粉調整至握把中段。 | (2)讓使用者先以自己的方式揮拍數次。 |
| |
(3)調整麵粉量至使用者自然持拍時拍面朝前的位置,再由使用者手指外側施壓,使塑型氣球呈現手指形狀。 | |
| |
(4)開始使用,可看見使用者自然揮拍時,球拍拍面朝前。 |
六、自我檢討
此項輔具設計過程除前述的嘗試方式外,也嘗試過使用保險套替代氣球,也試過使用不同的粉狀物質及粘土替代麵粉,但以目前的組合方式最佳。然氣球仍有其缺點,如不耐指甲硬摳而破損,使用期限約三個月左右便會彈性疲乏,破損時容易將麵粉灑得一地。若有機會會再嘗試不同的彈性材質作為外層物質。
100年度輔具製作
【大手簽小手】
製作團隊: 劉俊賢‧林玫禪‧陳佩琪
一、 製作動機
有鑑於中心有幾位腦性麻痺的服務對象,手指及手腕部分因張力影響緣故,常呈現五指握緊且腕關節彎曲的動作,長時間下來容易讓手指及手腕關節變形,或者因流汗關係產生異味。雖有醫療院所職能治療師製作的護木輔具可達到關節維持正常姿勢的功能,但並非每一位有需求的服務對象都能獲得,且護木輔具因需增強穩定性關係,並無製作可讓手指分開的部分。因此為補足上述不足的部分,而製作此輔具。
二、 製作材料:
毛線手套 / 棉花(廢棄抱枕) / 魔鬼沾 / 黏扣帶
地墊(廢棄) / 不銹鋼飯匙 / 舖棉布
三、 製作方法:
整體輔具部分分為兩部分,分別是手套及支撐架。
(1) 手套製作方式
1. 由廢棄抱枕內抽出棉花,將棉花拉鬆,再塞入手套內。塞入過程應由手指部分先塞,且應盡量飽滿。
2. 將魔鬼沾剪裁合適大小,黏壓於手套開口處,壓緊,
3. 完成手套製作。
|
|
手套內塞入棉花 | 手套每根手指都塞飽滿 |
|
|
裁剪合適大小的魔鬼沾 | 將魔鬼沾黏在開口處 |
| |
手套完成了 |
(2) 支撐架製作
1. 裁剪廢棄地墊合適大小,作為前臂的固定板。
2. 將不銹鋼飯匙彎曲成合適角度(約15度),以保力龍膠水沾黏於裁剪好的地墊下方,形成支撐架主體。
3. 依照支撐架主體外型,剪裁合適大小舖棉布,並取相對位置將黏扣帶縫合在舖棉布上。再將舖棉布把支撐架主體包覆並縫合固定。
4. 完成支撐架製作。
|
|
裁剪合適大小的地墊 | 地墊裁好了 |
|
|
不銹鋼飯匙彎曲成合適角度 | 飯匙和地墊黏合 |
|
|
舖棉布裁縫中 | 飯匙使用舖棉布包起來 |
|
|
黏扣帶縫合 | 穿上衣服囉 |
|
|
完成了 |
四、 使用方式
1. 將手套與使用者手掌結合:將手套手指依序套入指縫間,並將手套手指拉直,使其到指縫根部。
2. 將使用者手指依序拉直後,藉由手套的手掌部分將手指擺位在鬆開的姿勢。
3. 以黏扣帶將手套與使用者手掌綁住固定。
4. 將使用者手腕擺成伸直的動作,並將支撐架靠上。手套的部分擺在前方圓形部位,前臂則靠在後方長方形部位。
5. 以兩條黏扣帶將支撐架的托板部分,與使用者前臂扣作固定。並調整相關位置使使用者的關節擺位至最佳位置。
|
|
手指和手套交錯 | 拉ㄧ拉手套 |
|
|
使用黏扣帶固定手掌 | 使用支撐架 |
|
|
先固定手腕處 | 再固定前臂 |
|
|
完成囉! | 看我手指頭都分開了 |
五、 製作心得
原本的構思中,手套本身就是一項可以單獨使用的輔具。後來在評估中發現,手指與手腕的張力同時存在,若能將手腕關節保持在伸直的角度,手指關節更能達到放鬆的效果。因此又有了製作支撐架的構思。而製作過程中也調整了一些細項的部分,如:
1. 支撐架彎曲的角度原本採用白鐵條製作,但白鐵條的邊角容易累積壓力於使用者的手掌上,因此在尋找替代材料中,發現不銹鋼湯匙的圓弧造型符合需求,因此更換為不銹鋼湯匙。
2. 不銹鋼湯匙的邊緣較薄,擔心於使用過程中,割傷使用者手掌,加上整體的造型較粗糙,因此裁剪舖棉布包覆固定。既可以避免割傷的顧慮,也可以讓不銹鋼與地墊的組合更穩固,造型也較美觀。
3. 若手套與支撐架同時使用,必須使用三條黏扣帶固定。在使用流程中較不方便。因此將前臂使用的黏扣帶縫合固定在支撐架上,減少使用的不便。而手套部分的黏扣帶,因手套有彈性,若將黏扣帶縫上,反而會影響手套的伸縮性,因此還是保持分開的使用方式。
4. 黏扣帶使用時,因需加壓關係,容易於前臂及手掌背面部分產生壓痕,因此在黏扣帶與使用者接觸部分,也縫上舖棉布以分散壓力。
5. 手套內的材質,除了棉花以外,我們也曾考慮其他材質,如小寶麗龍球,但因小寶麗龍球不會吸汗而未採用。也考慮過利用橡皮手套裝水之後再塞入毛線手套,希望能利用水的恆溫特性來減少手部流汗情形。但也因水的流動特性,不易維持將手指撐開的擺位姿勢,而未採用。